2025全国固态电池大会暨CVD硅碳负极材料技术大会
联系人:丁善书
联系电话:13820863302
电子邮件: ahsyslt@163.com
冠鸿智能与海希工业签署全固态电池200MWh生产线项目:本月,冠鸿智能与上海海希工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全固态电池200MWh生产线项目协议。本次签约双方将围绕全固态电池200MWh生产线项目展开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共同推进干法电极技术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加速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落地。
6月20日,中科能源发展(辽宁)有限公司与大连金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今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将重点聚焦于中科能源发展在本溪投资20亿建设的准固态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需求。
6月18日,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华脉国际广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聚焦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在通信能源领域的应用。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通信电源升级与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展开合作,致力于加速高可靠、高能量密度、宽温域固态电源在基站、数据中心的应用落地。
6月24日,桐乡市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发起成立先进电池乌镇研究院,瞄准固态电池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6月11日,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合作,将融合太蓝 Safe + 解决方案与南都电源储能系统技术,打造 “超安全储能” 项目。
6月18日,瑞固新材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工厂投产点火,仪式期间,瑞固新材与星源材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性能固体电解质膜及相关产品。
三孚新科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待客户成功建立首台 / 套半固态高安全电池生产线后,将签订 “5GWh 半固态高安全电池关键材料” 正式供货合同。
广东大容量船舶动力固态电池试验产线改建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建设一条年产量0.3GWh/年的锂离子电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443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6%。项目总占地面积2888.40m²,总建筑面积为2995.04m²。
浙江全固态电池产业基地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由浙江路贸通控股集团投资,将建设高端数字化工厂(固态系列产品)5Gwh固态电池(兼容半固态)生产线,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税收1.5亿元,未来将导入锂空气燃料电池相关研发生产。
四川高比能固态锂硫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及规模化应用项目:四川成科国重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3000万元,为于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高技术产业园1号楼,项目共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第一期建设锂硫电池小试线;第二期建设锂硫电池中试线,预计产能0.8Gwh;第三期建设锂硫电池自动化产线,预计产能2Gwh,并配套建设相关公辅及环保设施。
三维(龙岩)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GWH三维固态锂电池项目:项目以磷酸铁锂、NMP、PVDF、涂炭铝箔、导电炭黑、石墨、碳纳米管浆料、铜箔、电解液、陶瓷隔膜等为原辅材料,建设 1Gwh三维固态锂电池生产线。
大中矿业建设固态电池用金属锂项目:6月18日,大中矿业发布公告,公司与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在临武县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大中矿业表示,金属锂电池材料具有高比容量的显著优势,是高性能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符合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6月26日,乌海市20万千瓦/ 80 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举行。项目采用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适中等特点,能够满足储能电站对电池性能的严格要求。该项目涵盖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的储能场区以及1座110千伏升压站(含综合楼),占地面积达100亩,计划总投资近7亿元人民币。
本月,星源材质披露了公司在固态电解质膜方面的进展,伴随着过往技术积累,在近期有多项成果显现。
在固态电解质膜方面,星源材质分别开发了氧化物复合型和聚合物复合型固态电解质膜,可以提升固态电池的循环并降低阻抗,显著提升安全性能;用于高镍三元体系的固态电池,可助力通过160℃热箱测试和针刺试验。
在刚性骨架膜方面,星源材质分别开发了高强度耐热型复合骨架膜、高孔隙率型骨架膜和高耐热型大孔骨架膜等类型,可用于生产刚柔并济型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有机-无机复合型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等,可获得全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还可提升全固态电池的装配效率,进一步优化其机械安全性和热安全性。
源材质利用刚性骨架膜试制的全固态电池专用电解质复合膜,厚度薄至25μm,离子电导率≥0.5mS/cm,拉伸强度、耐氧化电位以及化学稳定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充分证明了刚性骨架膜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珠海冠宇全固态锂电池实验线建成:本月,冠宇集团在全固态电池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取得关键性基础设施突破——具备全惰性气体保护环境的全固态锂电池实验线已正式建成。 标志着公司在全固态电池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加速技术突破和样品验证提供了核心平台支撑。
美科学家找到固态电池界面调控新解: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T) Matthew T. McDowell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界面自调节概念,通过在固态电解质(SSE)界面处动态聚集一种可变形的第二相来响应局部电化学-化学-力学刺激,从而增强界面接触。
研究发现,在含有5%到20%摩尔分数的电化学惰性钠(Na)域的锂(Li)电极中,钠会在界面处自发聚集,并在不阻碍锂传输的情况下,通过变形实现紧密的电接触,从而抑制界面处的空洞形成。利用原位X射线断层扫描和电子显微镜对这一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低堆叠压力(<1 MPa)下减轻空洞化并改善循环性能。这种反直觉的策略,即通过添加电化学惰性的碱金属来提升性能,展示了界面自调节在固态电池中的实用性。
合源锂创正式交付高性能无人机固态电池:本月,合源锂创正式向客户批量交付了高性能无人机固态电池,用于对电池有着极高要求的特种无人机场景。该系列电芯产品具备320-600Wh/kg能量密度,20-100Ah定制化容量,搭载原位固化、界面调控等多种安全性技术,可通过12项极限安全测试。
据媒体本月20日报道,美国初创企业Ion Storage Systems已开始生产固态电池,媒体介绍称,该公司采用独特的陶瓷基板技术,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离子电池高出50%,充电速度更快,且几乎不存在起火风险。目前,该公司的固态电池已在其位于马里兰州的工厂开始生产,向潜在客户发货测试,包括美国国防部和多家未具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本月18日,台塑新智能与明志科大绿能电池研究中心正式完成并启用全固态锂电池试量产线,此建置完成之试量产线完整涵盖关键材料与元件合成制备、电池堆叠与模组化制程,并结合精准检测、品管机制,确保产品与制程稳定性,同时导入自主专利技术提升电池性能与循环寿命,加速推动全固态电池实用化,奠基未来新能源体系之核心技术能力。
总经理刘慧启表示,试量产阶段之全固态电池亦将对标国际安全标准,包括针对充放电过程中的短路、过充,以及遭遇冲击、针刺、挤压、高空跌落等情境皆纳入未来测试项目,并将进行极端高低温贮藏、急速升降温等环境模拟,例如于150°C高温加热10分钟,电池仍无爆裂、无起火,显示其于严苛条件下具备高度安全表现。
先导智能成功向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企业交付了多套固态电池核心装备,包括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此次交付不仅巩固了先导智能在全球固态电池装备市场的领先地位,更标志着其从单机供应到整线解决方案的强大能力已获得国际头部客户的验证,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装备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据外媒Auto Express 17日报道,日产确认将 2028年推出首款采用固态电池技术的车型。日产欧洲产品规划总监 Christop Ambland 表示:“我们确实计划在2028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但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确保技术成熟可靠,能够达到用户的期待。”
6月23日,亿纬锂能在举行的第二届锂电池大会暨亿纬锂能24周年庆上,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其发布其全固态软包电池技术突破:具备-20℃至60℃超宽温域运行能力,可承受20MPa持续压力。性能数据显示,该产品在45℃环境中以1C倍率循环寿命超2000次;60℃满充存储28天后容量保持率达93%以上,高温存储性能媲美液态电池;同时支持8C极速放电,并顺利通过挤压测试及200℃热箱安全认证。
本月25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产业浪潮中具备显著优势。技术路线方面,软包是固态电池的最佳封装形式,公司凭借在软包叠片领域材料体系、量产经验、工艺know-how等方面的深度积累,有望更快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产能供应方面,公司新一代SPS产能采用100%全柔性生产设计,可无缝切换至固态电池生产,可更快承接下游需求放量,大幅缩短扩产周期,降低投资成本。产品进展方面,当前能量密度高达400-500Wh/kg 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其中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小批量交付。
长安汽车公布固态电池计划:6月12日,在 2025 香港车展上,长安汽车高管宣布将在 2025 年底实现全固态电池功能样车首发,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其金钟罩电池能量密度达 400Wh/kg,续航能力超 1500km,安全性可提升 70%。
小米公布固态电池相关专利:6月13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 “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 专利公布。
6月18日,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 PACK 系统已完成初步开发应用工作,并开启装车路测。